返回

第四十八章 药膳 舌尖上的唐朝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确实是真的,尤其是天热的时候,更容易上火,喝绿豆汤可以下火。”李好听后顿了一下,说到这里,他猛然想起好像有道特别的食物也可以推了出来。

这道食物是个总类,那就是药膳。晋唐时期为药膳食疗学的形成阶段,这时的药膳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专门著述来讲这方面的东西。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崔洁的《食经》、梁代刘休的《食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等著述对中国药膳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到了唐代后,名医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至此食疗已开始成为专门学科。《备急千金要方》中共收载药用食物164种,分为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大门类。

孙思邈还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耳”;并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疫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备急千金要方》的出现,标志着食疗学已经是一门独立学问,成为独立的学科。书中除集中叙述五脏喜恶宜忌,食物气味、归经以外,还着重论述食疗在医药中的地位,指出其重要性。

唐代还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食疗命名的药物学专著《食疗本草》,作者阵诜。该书早佚,但其内容被后代有关著作所引用。

这本书中药用食物227种(包括动物、植物和矿物),对于药的性味、产地、鉴别、调制都做了叙述。每种药之下,列有该食物组成的方剂及其治疗适应病证。书中还注意到食疗药膳药具有地区性的差别。

不过,《备急千金要方》要等到李二死后几年才会出来,《食疗本草》更是要到开元后才出现。但是这些只是记录药方的书而已,而药膳这种东西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实用了。

李好是个吃货,还是个医生,对于药膳这东西他知道的可不少。还是几千年历史总结验证后的东西,信手可以拿来用。他现在要拿了出来,就是一套完整的药膳理论了。

这个要不要搞,他还有点犹豫。毕竟要全部整理出来,这是一个比较浩大的工程。而且必须还要正名一下,然后广为宣传下去,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