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二章 蓟州(四) 大唐新秩序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12点)

山后行营的行辕就设立在蓟州刺史府内,行营军议自然也就在刺史府大堂之上。大堂还是昨夜那个大堂,只不过今天却不是昨夜畅饮欢叙的场面,十多员军将齐聚一堂,门外站着横刀持枪的护军,显得庄严而肃然。

正堂屏风前摆着三张条案,正中端坐行营总管赵敬,两侧分别是行营副总管高行珪和行营都虞候李诚中。堂下是各处关隘的镇将军使,俱都凝视着端坐案后的三位行营大将,认真聆听训示。

李诚中心情十分之好,好得不能再好了。自己面前有条案,堂下军将则只有一个绣墩,自己条案上有茶水,堂下军将们什么都没有,只能将双手置于膝上。这就是差别,李诚中暗自得意。

赵敬不急不慢的给众将训话,老赵家最重读书,赵敬底蕴深厚,书卷气很浓,说起话来弯来绕去,不时旁征博引,说得诸将头晕不已。诸将偏偏还要凑趣,聚精会神的听着,在适当的时候较好喝彩。大多数人都仔细盯着雄武军使赵怀明和静塞军使赵让,这两位都是赵家嫡系子弟,饱读诗书,也就他们能够听得懂,知道什么时候该喝彩、什么时候该叫好。等他们较好喝彩的时候,大伙儿跟着就行。

赵敬回顾了一年来契丹人对边关各处的骚扰和劫掠,对各处关隘军将的战绩进行了口头嘉奖,鼓励众人再接再厉,为大帅南征扫除后顾之忧。接着,他话锋转到河北行营,严厉指出了宣武军的进犯的不良居心,对与宣武军联合北犯的魏博军加以抨击,直斥其“狼子野心”,同时预测了大帅刘仁恭得胜而归的必然结果。

一番铺垫之后,赵敬以沉重的语气分析了当前卢龙军的局势,对南北两个战场同时开战的弊端和不利一一进行了详述和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南北同时开战极为不利,如果不对此加以改变,卢龙军甚至可能出现败亡的危险局面。因此,赵敬提出与契丹人议和,他认为,山后行营与契丹人达成议和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是卢龙军能够在当前严酷条件下延续下去的最终走向,是卢龙军积蓄后力以待将来的必然结果。

顿了顿,赵敬讲到他忍辱负重,背着骂名亲自与契丹来使反复争锋的精彩过程,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达成了议和的初步协议,在他看来,这些议和条款是适度的,是可行的,在这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