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二六章 定田赋 穿越一八五三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跪求三江票票,拜谢拜谢~~)

土地是中国人的命根子,不落到种地的收入养不活全家,谁都不会卖地,这一次太平军无偿分地,可是有了土地,不代表不会走上卖地的老路。

在最初的激动过后,百姓们陆续望向了王枫,王枫又道:“我知道大家的顾忌,今天我把话讲清楚!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往往标榜不纳粮,不收租,吸引民众加入,但大家想一想,起义军吃光喝光拿什么维持?难道靠烧杀抢掠?这与流寇盗匪又有何异?再退一步说,即便是抢,也总有抢光的一天,然后弹尽粮绝,要么被官府剿杀,要么是一哄而散!

这是流寇作风,而我们太平军是有组织的军队,有长远规划,目标是驱逐满人及其走狗,建立属于汉族人民自己的政府,可是政府与军队需要钱财维持,这不得不依赖赋税,因此,今日我厚着脸皮将田税定为十税一,除此之外,不收任何苛捐杂税,并且田赋未必征收银两,交纳粮食也行,希望乡亲们理解!”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曾按当时丁口定田赋,并承诺新增丁口永不加赋,综合计算,总税率为百分之五左右,凭心而论,这份税率很低,但官府收税历来不靠正税,而是通过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压榨农民,晚清的实际税赋约为六成,这简直是触目惊心了,许多农民活不下去,只能把地卖掉,给地主当佃户,因为佃户只给地主交租,约为三成,勉强可以糊口。

王枫的田赋只收十税一,而且可以征收粮食,这看上去是对始自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及康熙雍正摊丁入亩的倒退,可实际上,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条鞭法及摊丁入亩的本质是把粮价变动的风险转嫁给农民,官府坐地收钱,而自道光以来,白银价格日渐上涨,由一千铜铁涨到了咸丰初年的两千二三,这造成的后果,便是农民必须卖掉计划外的粮食才能交得起租,银价越高,农民的负担也越重!

所以,这何止是理解啊,简直是欢呼了,有许多人当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一时之间,欢呼雷动,有大哭大叫的,还有人要跪下磕头,这立刻就被战士们拉起来。

好一会儿,嘈杂渐渐平息,王枫双手一压,才道:“乡亲们,我们太平军来自于人民,知道民间的艰苦,自然不会压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