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15章 战和之争 江山战图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浿水湾的一场大火使平壤城笼罩在一种惶惶不安之中,就连孩子都知道隋军在海湾再次登陆了,城头上的将士更是提心吊胆,不知什么时候隋朝大军就会兵临城下。

隋军从浿水湾登陆无疑是高明的战略,它牵制住了集结在平壤一线的高句丽军队,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无法北上迎战南下的隋军陆路之军,在某种程度保证了隋军能从陆路顺利南下。

此时的高句丽经过两次战争,国力疲弱,人口锐减,军队已不足五万,在第二次和隋军的战争中,高句丽自知必败无疑。

为了自保,他们不惜将隋军遗留的三十万件兵甲送给突厥,只恳求突厥能出兵南下,牵制住隋军东征,但不料兵甲在半路意外失踪,突厥出兵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就在高句丽上下极为悲哀之时,隋朝内部却发生了动乱,隋朝权贵之一的杨玄感在中原腹地造反了,声势浩大,迫使集结在辽东一线,正准备大举进攻的数十万隋军不得不迅速撤回河北,也由此拯救了绝望中高句丽。

高句丽举国欢腾,甚至有人提出和杨玄感结盟,助杨玄感攻灭隋朝。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高句丽的兴奋还没有消退,杨玄感的造反便被扑灭,隋军第三次对高句丽的进攻也不期而至,使高句丽举国上下再一次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作为高句丽的都城,平壤虽然受国力所限,占地并不大,周长只有三十里,但高句丽毕竟建国六百余年,在平壤定都也超过了两百年。

在高氏王朝两百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平壤城气势壮观,各种恢弘的建筑比比皆是,而且深受中原文化影响,各种飞檐斗拱,亭台楼阁,看起来和中原城池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平壤城北门附近有一座占地近百亩的大宅。这里便是高句丽第二重臣权桓的府宅,权桓官任大对卢之职,也就是宰相,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却是掌握在渊太祚手中,权桓在朝廷中并无实权。

但权桓却有很大的势力,他世代被封为东部大人,平壤以东的千里之地都是他家族的势力范围,所以尽管权桓手中无权,却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连渊太祚也不敢过于轻视他。

此时,在府宅后堂,权桓穿着一身宽大的袍服,神情紧张地听一名报信兵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