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26 隐瞒 梦境归来做才子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这件事情本来就没有办法隐瞒,莫正阳又有意推波助澜,很快就宣扬的全班皆知了。

不用莫正阳解释什么,同学们就顺理成章的接受了他的巨大变化。

在这个时代,工作之外的合法收入几乎没有,但稿费是特例。

国家成立初期的20世纪50年代,稿酬并不算低。

当时的稿酬标准是:著作稿根据稿件质量的不同,每千字为4元、6元、8元、10元、12元、15元。翻译稿为每千字3元、4元、5元、6元、8元、10元。

此时职工的平均月薪只有三四十元左右,而一部长篇小说却能得稿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就是万字左右的论文也能得200元左右。

这个时候有个口号,叫做“一本书主义”,著名作家都属于“高薪阶层”,很是遭人眼红。

很多居住在京都的著名作家,都在50年代初,用稿酬买下了价值万元左右的私家四合院,在普通人看来,实在是太豪阔了。

1958年7月,文化部颁发《关于文学和社会科学书籍稿酬的暂行规定》,正式采用“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付酬原则。

“基本稿酬”决定于稿件的质量和篇幅(字数、行数或页数),不受印数的影响,一般报刊上发表的作品,只计算基本稿酬。

莫正阳的所得稿酬,正好是执行的新规定。

虽然莫正阳寄出的稿件都是反复斟酌之后,又精挑细选的内容,就算几年之后运动开始,应该也从中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为了避免以后惹出麻烦,他还是采用了更加谨慎的办法,他寄出的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采用的不同的笔名。

等到几年之后运动开始,想要根据这些文章的笔名查找真实作者,难度还是很大的,不是特别有心的人,肯定做不到这一点,就算有人想要针对他,也是白费力气。

在这个时代,各种运动层出不穷,收入上的巨大差异也是矛盾的根源之一。

新的稿酬制度颁发后,作家的高额收入备受争议。

莫正阳对这段时间的历史有过研究,新规定颁发不久,在下个月,也就是1958年10月,文化部就要发出《关于降低稿酬标准的通报》,提出:鉴于“过高的稿酬标准,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