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章 六百里加急军报 明帝国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紫禁城,乾清宫,崇祯皇帝正倚着火炉在批阅奏折。

连续的寒潮影响下,北京也是连降大雪,天气异常寒冷,宫内早就生起了火炉。乾清宫因为空间很大,火炉数量不少。这么多火炉烤着,依然不能将整个大殿全部烘暖,站的离崇祯皇帝较远的那些宫人,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但依然冻的发抖。

历史记载,明末那些年,气候属于“小冰河季”,冬天异常寒冷,其程度是千年、万年一遇。历史学家分析,明朝灭亡与看气候异常有很大的关系。极端的天气,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衣食无着的百姓增多,流民队伍随之壮大。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活不下去了,民变也产生。

如果没有极端的气候,民变不会这么频繁,规模也不会这么大,大明的实力也就不会削弱,面对建奴的入侵,也有实力抵挡。大明军队的许多精锐,都是在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的流寇作战中消耗掉,连曹文诏这样的猛将,都死于与叛军的战争。

许多时候,明军都要东西两头兼顾,两边作战。战争是最消耗财富的,没有民变,没有与建奴的战争,大明国库不会极度空虚。大明国库不空虚,就有财力募兵购置军需,军队实力不会很快下降,与建奴的战争不会输的一塌糊涂,大明也就不会灭亡。

因此,气候的异常是明朝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是许多历史学家得出的结论。

无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崇祯年间极端气候频繁那是千真万确的,天下百姓,也因为气候的异常而经常遭灾遭难。连续几场大雪过后,灾害也就随之而来,堆在崇祯皇帝案头的,到处是遭灾求救的上奏。崇祯皇帝的眉头,也因为看了太多这方面的奏报而紧紧锁着。

秉笔太监王承恩,侍立在一边,他心神不安地看着眉头紧锁的崇祯皇帝,心里在琢磨着事。

正在这时候,殿外传来喧哗声,王承恩不待崇祯皇帝吩咐,马上出去查看情况。

“发生了什么事?”出了乾清宫后,笼着手、缩着脑袋的王承恩,劈头盖脸就训斥候在殿外的小太监,“陛下这些天心情不好,杂家一再吩咐你们要小心,还敢这般大声喧哗?”

“王公公,有大同送来的急报,”那名被训的小太监,指着自己身边的另外一名刚刚从地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帝国》最新章节网址:m.quyoulai.net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