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二章 谋取山东 国魂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从北京归来,十九师的扩军也已经正式开始!

此时的萧天,有上海的大量资金、工厂、银行,以及河南的实业支持,在资金上游刃有余,完全不必顾忌军费。

此时的萧天,再清楚不过,这是自己扩张的最后时机,虽然目前只挂着一个“直鲁豫三省巡阅使”的头衔,势力不过河南,但自己拥有一项最大的资本:

银子!

这个时候南北双方的经济已经到了一塌糊涂的境地,素来喜欢以银子开路的袁世凯,在成为****临时大总统后,所要面对的已经不再仅仅一个北洋,而是一个国家!

北京政府在唐绍仪组阁期间,财政已罗掘俱尽,非借款无法维持。唐绍仪内阁垮台,又拖了多月,周学熙出任财政总长后,变成了借债总长。起初借2oo万、1oo万,后来则借几十万,最后乃至几万甚至一万都在借,甚至一万的小数目都无法借,政府中能抵押的东西都在抵押,如自来水公司押了四万,闹出双包案,于是大打官司。

自熊希龄担任财长与六国财团谈判破裂后,总统府内曾设立了财政委员会,主持另辟借款途径,分别电令驻外代表觅求借款路线,一时驻外人员均以找寻借款路线为工作主要对象。

在这个时候,负责达成借款的中间人,无论外交总长或财政总长,以至经办人,都有佣金好拿,借款又救国又利己,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一时驻外代表纷纷奔走,今天这个来电说:某大外国公司可借若干千万,明天那个来电说:某大外国洋行可借若干千万。当然,这都是空中楼阁,谈了毫无结果,于是天天有好消息,天天都是落空。周学熙实际负责财政部,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南京那的革命党状况更加差。

财政问题中最突出的便是各省民军的裁撤与遣散问题当时驻扎在南京城内及附近地区的各路军队名目繁多且互不统属,如浙军、沪军、光复军、铁血军等,加上各地来到南京准备北伐的军队。数量达到2o万以上。

这2o万人,固然是革命的主力,但同样要吃饭、要饷,还要武器装备和日常补给,这每天的花费都不是小数目。

当时孙中山之所以能够当选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众人以为他与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