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任重而道远 我的流金年代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你留在燕京,还是去别的地方?”

李德江家里,500件健身裤装好后,路行远问王雄。

王雄用布条将两个编织袋的口扎紧:“回江南,首都这里人生地不熟,查的又紧。”

路行远一想也好,燕京虽然权贵多,老百姓工资普遍高,东西好卖。

但现在并不比后世,外地人想要留在燕京安稳做生意不太容易。

路行远三人一直将王雄送到车站,看着绿皮火车载着他驶离才打道回府。

王雄是他们第一个客户,又达成了卖束身裙、健身裤以来的最大一笔交易,理应得此厚待。

“大江,联系那些倒货的,今儿个就开始放货吧。”

回去的路上,路行远吩咐完李德江后,又对潘才道:“潘兄弟,考虑的咋样?是不是要来帮我们?大江以后要去纺织三厂那边蹲守布料,你帮忙收钱发货咋样?一个月我给你开200块钱。”

1987年,一个月200块钱的工钱,已经比全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员工工资还高。

当然,如果潘才用他一件裤子就能卖20块钱来对比,200块工钱也不过才买十件健身裤,真就不多。

可路行远心里有数。

他现在可以把健身裤当奢侈品来卖,等市面上健身裤多了,全国制衣厂反应过来,这裤子也就成了大路货,用不了多久,降价是必然。

真正让他大赚一笔的就是一开始的先机。

世上最赚钱的生意是垄断,其次便是掌握先机的生意了。

重回李德江家,李德江父母表现的很热情,早早就准备好了饭菜。

儿子不仅不在浑浑噩噩的游荡街头惹是生非,还有了谋生手段,最高兴的无非是他们父母。

他们可是亲眼看到了一万块钱的真金白银,一沓沓大团结。

与此同时,潘才也应承下了路行远的所说的差事。

两杯酒下肚,路行远向李德江父母打听起附近街道大概有多少人家有缝纫机。

他对袜厂那位气功主任早没了耐心,这几天一直就在考虑绕过七上八下的政策生产健身裤。

想来想去,就有了把氨纶布分摊到各家,各自生产的主意。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