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章 民国之写文(24) 我靠嘴炮刷副本[快穿]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周德璋的一番话换来满堂寂静。

乐景心下微微叹息。

周德璋虽然看得长远,但是他却也只是担忧鸦片侵占良田,导致粮食不足,动摇国家根基。他根本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鸦片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这也代表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鸦片的认知。很多人把鸦片当做药物,甚至认为能够强身健体。

在起初,英国商人用鸦片敲开了华夏的国门获取暴利,因此大量白银外流。但是华夏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就有很多“聪明人”告诉皇帝,我们要大力发展鸦片本土化,让百姓们种鸦片,打破英商对鸦片的垄断,让百姓吸上低价鸦片,还能给国家创造大量税收,充盈国库。并且这些“聪明人”还说,后续可以通过对鸦片征重税,让穷人戒烟富人少吸烟,从而达到不禁而禁的目的。

于是大清就有了两种烟,洋药和土药。为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也是为了干掉太平天国的那些泥腿子维护爱新觉罗千秋万代的统治,皇帝就开始号召臣民们吸自家种的土药,这是爱国的表现呢!

于是林公的虎门销烟销的就是外国的走私烟,林公本身是不反对吸烟的,他反对的是吸外国烟,这样会造成白银外流,让国家变穷。对于林公而言,吸烟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他支持民众吸土烟,因为“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这也是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对鸦片的看法,他们认为百姓吸食土生土长的鸦片会中和鸦片的毒性,对人体无碍。

后人也不必多加苛责林公,只能说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当任何事物成为了某些人的钱袋子后,那么社会对这件事物定下的性质就会变得暧昧扭曲起来,甚至法律都会为其做出让步。归根到底不过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罢了。

哪怕在民国,鸦片也是个会动摇国本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例如,如今云南的年收入约为1100万银元,其中鸦片收入804万银元。

鸦片被各省军阀视做了钱袋子。如今统治四川的军阀就规定了:农民如果只种粮食不种鸦片,那么种一年粮食交三年的税,但是如果种烟的话就交一年的税……如果第三年农民还是只种粮食不种烟,那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