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193 章 六镇故地(上)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种琼花二十年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离开都城不久,众人改为乘船。

沿着大河溯游而上,差不多走到潼关附近,也即“几”字形右边横竖交叉的地方,杨昭突感风寒,接连好几天高烧不退。

东宫众人都慌了手脚,四处搜罗名医。

杨遇安私下查探过杨昭状态,其实不是什么大病,就是单纯的天生体虚,在一个地方好好养着问题不大。

一旦劳碌过渡,就容易得病。

估计先前从京师没日没夜赶路过来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病根。

最后船上医者也给出差不多的建议,让他立即回京养病。

若是能请出隐居京师近郊终南山上的孙药王,说不定还有希望治好体虚之症。

“我如果回京,就来不及护送你去杨氏祖地了。”杨昭卧病在床,仍不忘争夺逆鳞的事,“就怕我不在,四叔与二弟给你使绊子……”

“殿下这个身子,还是别去塞外苦寒之地了。”杨遇安看着气虚衰弱的杨昭,摇头道,“万一你有个好歹,你祖母怕是会直接杀了我。”

且说,杨氏先祖,按照朝廷官方说辞,可以一路追溯到东汉太尉杨震,也就是鼎鼎大名有“四世三公”之誉的弘农杨氏。

不过弘农杨氏历来家大业大,年代又太久远,族谱早就记载不清了。

甚至杨隋是不是真的弘农杨氏之后,都还两说。

所以一个相对靠谱的先祖,是年代稍近一些,曾在北魏初年担任武川镇司马的杨元寿。

北魏边镇,是北魏一朝抵御外族入侵的重要防线,其中以六镇最为著名。

自古边地出猛将,六镇也不例外。

其中又以武川镇走出最多柱国大能,如今都成了关陇世族的一部分:独孤、宇文,杨、李……

杨元寿担任武川镇司马一职后,便举家搬迁了此地,自成一脉,此后子孙后代能人辈出,到了杨坚这一代终于出了个皇帝。

那里自然成了杨隋的龙兴之地。

不过武川镇旧址远在塞外阴山,从这里过去,距离不比杨遇安回江南更近,以杨昭眼下状态,肯定是经不起这种折腾了。

杨昭也明白这个道理,无奈之下,只得手书一封,让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