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四章 一台电视机 岁月——重生在1976

首页
报错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第八十四章一台电视机

一年的时间会发生很多事,尤其是在1978年到1979的这一年里。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同月云南知青北上请愿事件也令中央引起重视,并着手尽快解决知青难的问题。

元旦刚过没多几天,中央就派调查组南下,同月十五日,云南省委书记安平生发表了《十五条讲话》,明确提出:“知青不愿意留下的,都可以回去。”紧接着,中央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如实汇报,促使国务院出台了针对知青的“六条”政策,这些就如同开启了大闸,使得返城洪水一泄不可收。

短短几个月内,上千万知青无不争先恐后回城,从而历时十年之久的知青运动就此终结,“知识青年”也遂成为历史名词。

知青返城了,周荣发他们这些滞留在上海的云南知青也终于解决了户口问题。三月下旬,凭着云南开来的证明,周荣发终于拿到梦寐以求的户口本,从而结束了黑户生涯。

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同样知青的返城给城市带来了莫大的压力。那些回到上海的知青实在是太多了,除了有些有背景、或靠关系的知青家庭帮自己孩子第一时间安排了工作,绝大大多数知青只能在家耐心等待政府的安置,可这些安置名额往往是僧多粥少,全市上百个安置单位再怎么塞也只有数千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对仅仅从云南回上海就有近五万名知青,再包括其它地区加起来的数十万知青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一来,社会上就产生了一个号称在搪瓷七厂工作的“待业青年”新名称。知青回城后成了待业青年,每天在家无所事事,还要忍受着街坊邻居在背后的指指点点,这对他们来说不能不是又一个打击。(上海话读音的搪=晃,瓷=住,七=吃,搪瓷七厂就是没正事干,只能晃着打发时间靠家,住着靠家,吃也靠家)

为了孩子,许多知青的父母还不到年龄就向单位打报告提前退休,以便空出工作岗位来好给子女们“顶替”,可就算这样,这样的顶替也不是万能的,依旧有一大批知青在家待业,成了社会的又一难题。

待业青年在家混着,单身的还好些,但有些年龄大的知青在外地早就成了亲,当回城政策开放后,他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您所看到的内容#中间#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q#u#y#o#u#l#a#i.#c#o#m#


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